2020-06-03來源:人民日報作者:楊勝群
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,是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👧🏼。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,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。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,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,考驗同樣十分嚴峻。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🚘: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🪳,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、性質宗旨、初心使命🧑🏼⚕️,也是對黨的奮鬥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👎🏿。必須堅持人民至上、緊緊依靠人民🍏、不斷造福人民🗑、牢牢植根人民🛍️👩👦,並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,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。”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,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中,全面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、總體戰、阻擊戰,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🚴🏿♀️、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,從而進一步凝聚人民偉力、創造歷史偉業。
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
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👲🏼,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,統籌全局、沉著應對🧰,果斷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舉措🚴🏿♂️,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製疫情蔓延勢頭,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製在個位數以內,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、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。
堅持人民至上🚕,才能真正做到生命至上。不惜代價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,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。我們黨堅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調集全國最優秀的醫生、最先進的設備、最急需的資源,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,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🧑⚖️,最大程度提高檢測率、治愈率👩🎓,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、病亡率。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不計成本、不惜代價,堅持應收盡收、應治盡治,做到不漏一戶、不漏一人。為盡可能挽救湖北和武漢重症患者,實行“一人一策”“專人專護”,武漢確診的2500多名80歲以上高齡患者中⏭🪃,救治成功年紀最長者為108歲🤺👨💻。“挽救生命🧗🏿♂️,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🍗,都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。”正是這種尊重生命、珍惜生命、愛護生命的追求和執著🌇,讓疫情防控創造出一個又一個“生命奇跡”。
兜住民生底線,辦好民生實事
4月17日🫱🏽,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💃🏽,強調穩是大局🙅🏻♂️👨🏼💻,必須確保疫情不反彈,穩住經濟基本盤,兜住民生底線。民生穩,人心就穩,社會就穩🥢。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抓在手上🧑🏻🎄,切實托住這個底☺️,紮實辦好民生實事。
在疫情防控鬥爭中,各級黨委和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、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,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,認真落實“米袋子”省長責任製和“菜籃子”市長負責製,加強物資調配和市場供應🪡,盡最大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要,特別是加強對失能老人、低保戶🍌、殘疾人等生活困難群眾的基本保障🕤。有效的疫情防控和切實的生活保障,使人民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安全感🏌🏽。
備豫不虞💬,為國常道。兜住民生底線要有底線思維💇,增強憂患意識🪪,對可能出現的困難與挑戰估計得更充分一些。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,充分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,做好兜住民生底線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🐐。不管疫情期間還是疫情之後🤏🏽,保障和改善民生均需扛起兜底責任,從各地實際情況出發🛍️,提出和采取有效措施🧋,既把面向廣大群眾的普惠性民生實事辦好,又把面向部分生活困難群眾的特殊性民生實事辦好。
國計是民生的保障♠︎。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,亟須加快恢復發展經濟。受疫情影響,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的恢復遇到嚴重困難和挑戰。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按下恢復發展經濟“加速鍵”8️⃣。采取各種有效措施,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達產面臨的實際困難。引導資本投入5G網絡🥷🏂🏿、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引導企業抓緊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🐞👩👩👧👦、未來產業👩👩👧👦,著力壯大新增長點,形成發展新動能,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。抓緊落實各項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,有針對性地解除群眾後顧之憂🚴🏼;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要🫄🏻,適應個性化、多樣化消費趨勢,著力提高消費品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。
決戰脫貧攻堅,讓人民共享全面小康
以人民為中心,最終要落實到實現好、維護好、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🟥💂🏿,中國確定了“兩個一百年”的奮鬥目標,中國內外方針政策都要服從和服務於實現這個目標🤽🏿♀️。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、貧困縣全部摘帽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。面對疫情帶來的困難與挑戰👌🏿,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,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👩🏿🔧,決不能有緩一緩、等一等的思想和心態👨🏼🏭。
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,越是在這個時候,越要用全面🤽🏻♀️、辯證⛑、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🧖♂️🧚🏼♀️。我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沖擊,綜合國力經受住了壓力測試🪙🧝🏽♂️,我國經濟穩中向好👭、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🧑🦯➡️。我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,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。完整的工業體系、不斷健全的產業鏈、豐富的人力資源👰🏿、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、持續提升的創新能力,大大增強了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。這場抗擊疫情的嚴峻鬥爭再次表明,我國經濟擁有雄厚物質技術基礎和強大供給能力、適應能力🧚🏽、修復能力。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,變壓力為動力、善於化危為機➡️,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,克服工作中的不足🧛,認真解決“短板”問題,我們就一定能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,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🕢👩🦽➡️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🧍🏻。”我們黨提出的小康社會目標,集中體現了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理想。黨的十八大以來🙎🏻♂️,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,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,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打響了脫貧攻堅戰,平均每年減貧1000多萬人🧢👨🏻🦽➡️,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業績😅。行百裏者半九十。疫情加重了脫貧攻堅的困難,需要我們深刻認識和把握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挑戰,認識和把握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,不放松🦠🧏、不停頓、不懈怠🧘♀️,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,聚焦深度貧困地區,紮紮實實把脫貧攻堅戰推向深入。
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,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。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形勢的變化發展作出科學預判,審時度勢🫅🏿🏮,強調要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,明確指出要不失時機推動改革,善於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;堅定擴大對外開放,放寬市場準入,持續優化營商環境🦹🏽,積極擴大進口,擴大對外投資,以開放促改革、促發展、促創新🏊🏿♂️。中國不會因疫情影響而停下改革腳步,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,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迸發新的生機與活力。
凝聚人民偉力,創造歷史偉業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戰勝這次疫情🤍,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”“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。只要緊緊依靠人民🫐,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🚶♂️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”。以人民為中心,就要進一步深刻認識人民主體地位,進一步凝聚人民創造歷史的奮發精神和磅礴力量,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👰🏼♀️。
這場嚴重的疫情🤟🏿,不僅檢驗了我們黨,檢驗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,檢驗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;而且從一個方面證明🏐,越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,困難和挑戰會越多,情況會越復雜,任務會越艱巨,越需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🎶,越需要振奮偉大的民族精神、提振中華民族的精氣神🤔。不管什麽時候,只要真正堅持人民至上🏊🏻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🔴,人民就會緊緊團結在黨中央周圍,以壓倒一切的決心和勇氣,戰勝一切艱難險阻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今天,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、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。”但必須看到🚵🏼♂️,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、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。一個國家🦚、一個民族走向富強,終究要靠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和智慧創造🔧🏭。幸福不會從天降,幸福美好的生活,終究要靠人民群眾自己用雙手創造🛺。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了決戰決勝階段🧍🏻♂️,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目標要求更加實實在在地擺在我們面前🍻,新的困難和問題也會接踵而至。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都要得到人民認可🥰、經得起歷史檢驗。這就要求廣大黨員、幹部力戒空談🤶🏻,進一步增強使命意識和責任感😎,迎難而上、真抓實幹🧟♀️,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勇於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,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。
(作者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🧚🏽♂️🤹♀️、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)